用数字化技术为患者修复下颌骨缺损

小刘

本报记者 龚仕建

用数字化技术为患者修复下颌骨缺损
(图侵删)

在胯骨上“种牙”,然后整体移植到缺损的下颌骨,不仅一次性恢复了肿瘤患者的面形,而且完美解决了牙种植问题。近日,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肿瘤科魏建华主任团队利用数字化技术,为患者完成了预制胯骨—牙龈—种植牙复合体下颌骨缺损修复术。

今年43岁的李女士,9年前因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来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肿瘤科就诊。成釉细胞瘤是一种牙源性良性肿瘤,已对其颌骨造成大面积侵蚀。当时,魏建华为她手术切除了部分下颌骨连带牙齿。

去年,李女士的肿瘤复发。这次她希望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能够把面部缺损一并修复。如果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经过切除肿瘤、修复骨缺损、拆除钛板、牙龈成形、前庭沟成形、牙齿种植、修复牙冠等多次手术,耗时一两年时间。手术虽然也能达到较好效果,但带来的身心创伤让李女士望而却步。

为了提高手术精确度,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痛苦,经过多次会诊,专家团队给出了颠覆性的两期手术方案:完成肿瘤切除的同时,在患者胯骨上“种牙”,再把移植骨和“种”出来的牙齿整体移植到口腔缺损部位,从而完成修复。

术前借助数字化设计排列种植牙,再匹配出合适的虚拟骨,运用3D打印完成手术导板制作。

第一次手术,魏建华团队先为李女士行肿瘤刮治手术,减缓肿瘤进展速度。同时在其胯骨上找到合适的移植骨,打上种植钉,再从患者上腭取黏膜作为牙龈组织覆盖到种植钉上,最后进行缝合,把种植钉“埋”在皮下。种植钉在相对无菌的环境下愈合良好,经过3个月的“生长”,种植钉和胯骨完全结合,并形成了类似口内牙龈的结构。

第二次手术时,团队就像把大树连同土壤一块移植一样,将胯骨上种出来的“牙齿”——预制胯骨—牙龈—种植牙复合体整体移植到患者颌骨缺损处,戴上牙冠,不仅一次性恢复了患者面形,还解决了牙种植问题,让原本1年以上的治疗周期缩短到了3个多月。

据介绍,颌面缺损修复重建的传统手术方法存在治疗周期长、需多次全麻、治疗费用高等缺点,有些患者宁愿缺骨头、缺牙齿也不愿承受痛苦继续治疗。而借助数字化虚拟手术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精确度,而且缩短了治疗周期,节省了治疗费用,减少了手术痛苦,充分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

近年来,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肿瘤科先后完成了“巨舌症”、颌面部巨大脉管畸形、各类复杂颌面部缺损等修复重建病例,国际、国内首创新技术5项,为10余名复杂颜面缺损患者造脸塑颜,让他们重获自信、重返社会。

下一步,该院将加大数字化修复重建和组织再生研究力度,继续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精准、更具人文关怀的诊疗服务,同时为颌面战伤救治提供专业储备和技术支持。

上游新闻“缙云优秀作品奖”(6月月度奖)获奖名单出炉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为两国关系发展擘画新愿景 推动中斯友好合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果

国际观察:日本新安保战略引发国际社会担忧

加强防护 应检尽检 来自大连市防控总指挥部的温馨提醒→

2024年泰安市“红色文化主题月”正式启动

“硬核”直播,监管不可缺席

完善“一次挂号管三天”,信息技术大有可为

银河证券军工板块2025年度策略:行业订单渐行渐近 强预期向强现实过渡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全程运行时长缩短一小时

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期间共发送旅客超7000万人次

农业农村部:以“零容忍”态度打击非法捕鱼

世贸组织和世卫组织表示将携手确保抗疫产品和服务正常跨境流动

用数字化技术为患者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道具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