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印江高石坎护林队:半辈子,以林场为家

小刘

新华社贵阳9月25日电 题:贵州印江高石坎护林队:半辈子,以林场为家

贵州印江高石坎护林队:半辈子,以林场为家
(图侵删)

新华社记者汪军

68岁的田儒强下午巡山护林归来,要坐在林场小屋门口歇上半小时,才开始准备一天的晚饭。

“不像年轻的时候,跑几十公里都不累。”半辈子守着高石坎林场的老田,感叹时光飞逝。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境内的高石坎林场,山林面积有12000多亩。有一支护林队,数十年如一日在这里坚守。

1970年,19岁的田儒强被招录到林场开荒种树。他记得,当时一共来了28人。如今,这里只剩4人,其中最年长的就是老田。

“以林场为家,今后也永远在这里!”林场场长吴正春说。

在这里巡山护林,他已经干了43年。30多年前,儿子在高石坎林场降生,吴正春便为他取名吴高林。

吴正春的弟弟吴正文,四个孩子都在林场出生。逢年过节,他们一家人都会在林场团聚。

今年62岁的护林员方灯明感慨道:我从小就喜欢栽树,父亲埋葬在这座山上,我永远不会离开,离开了肯定会流泪。

巡山护林,责任重大,12000多亩的面积,他们4个人既要防止乱砍滥伐,又要防止森林火灾。“过去偷盗树木的人很多,有的是晚上悄悄进山,所以必须要两人一组轮流巡山。”田儒强说。有一次,他和偷树的人打斗起来,左手大拇指被压反转180度。

伤疤,是高石坎护林队献身林场事业的印证。

今年6月,正是雨水季节,吴正文在巡山时,因为道路湿滑摔倒,从一个陡坡摔下去,现在走路还一瘸一拐。

1991年初夏的时候,吴正春因为猛追偷盗木材的不法分子,在巡山途中重重摔了一跤,右膝盖被石头顶破,当场直冒鲜血,“那一瞬间,想着只能爬回家了,到了晚上家里发现我还没回来,就找到山里,才把我背了回来。”吴正春说。

如今,偷盗的情况几乎没有,护林队的重点工作是森林防火。一个月,他们每人至少巡山25天,还要用手机拍摄图片,上报林业部门。

高石坎护林队的4人中,只有吴家两兄弟每个月有工资,每人每月800元,而田儒强和方灯明,一直以来都是义务护林。田儒强和他的妻子享受低保政策,方灯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

高石坎护林队的事迹在社会上广为人知以后,一些社会人士贡献力量,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生活条件。2018年,有爱心人士出资为他们新建了厨房,还将林场小屋的院子硬化美化。

田儒强、方灯明、吴正春、吴正文,还有今年4月去世的绿化奖章获得者、90岁高龄的罗运仙……他们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木黄镇凤仪村党支部书记吴廷新说,这片林子是护林队一生的心血,更是当地的宝藏,护林精神必定会教育传承给子孙后代。

对于未来,他们依旧坚定,就像田儒强说的那样:继续守着,直到动不了。

油价暴跌凸显国际市场供需困境

湖南张家界:“正向激励”引导干部担当作为

意大利留华毕业生联谊会在罗马举行

“启航南京”首期就业指导培训班开班

破解西夏文化的密码(治学)

美军RQ4无人机结束日本部署 转场关岛年底将回归

真相来了丨买菜用蓝光笔检测农残?不靠谱

中央民族乐团在鲁汶大学举办孔子学院日专场音乐会

秀我中国丨来内蒙古一定要吃一顿烤羊腿

褪去隐喻:疾病叙事的娱乐化——以《忘不了餐厅》为例

北京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7%

国台办:赖清德和“台独”势力蓄意割裂黄埔情缘篡改黄埔历史 是对黄埔精神的亵渎

贵州印江高石坎护林队:半辈子,以林场为家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道具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