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上海劳模|周铮:始终活跃在创新一线的实践者

小刘

从施工中队技术员,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到上海市劳动模范,再到上海建工机施集团第五工程公司的当家人,工作30余年,周铮完成了一名产业工人的蜕变。他的名字不仅与许多市重点工程和荣誉相关,更与创新探索紧密相连。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始终不变的,唯有他活跃在创新第一线实践者的本色。

受访对象供图

体制机制是创新工作的制度保障

“机施集团向来有‘科技兴企’的传统,这与我们两代全国劳模、前两任总工程师吴欣之和陈晓明坚持的理念密不可分。这个传统绝不能丢!”如今,兴企接力棒传到了周铮这代手中,他更有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周铮认为:“体制机制是创新工作的制度保障。”

彼时,建筑行业形势正以绝无仅有的速度向前飞速发展,为了紧跟时代脚步,加强机施五公司技术储备,周铮思索良久,决定以五公司单个部门为突破点,大刀阔斧地干一场。周铮第一次创新性地在部门内组建起了“基坑工程技术研究室”,专攻某一技术领域,同时,又对设备物资部车间开展了体制机制创新,组建起了“一部一室”,即“地下建机租赁部”和“设备研发工作室”。

当年打下的“地基”,运作起来的这些体制机制模式,最终都变成了“财富”,成为日后周铮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最强“班底”。2022年度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获评后,周铮感慨,恰恰是这些“研究室”“工作室”体制机制的存在,使得机施五公司的发展,始终保持在了技术创新的前列,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土壤,赢在了起跑线上。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让企业永远保持青春,光有体制机制创新还远远不够,周铮一直坚持:“科技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长年累月,周铮埋头于参建市内外重大工程的技术课题立项、研发、应用,以及攻坚工作中。“我要把更多科技创新理念运用到重大工程建设中,努力发挥出我们专业公司的专业优势!”周铮告诉记者。

在周铮的带领下,机施五公司在项目科技创新上实现了多个“最”。最深——首次尝试特深地下连续墙施工,便把深度锁定在了123.18米,当时全国软土最深地下连续墙就此诞生。最先——实现综合管廊地下预制拼装,在桃浦科技智创城综合管廊项目上,周铮带领团队成功运用预制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新工艺,实现地下装配式技术的首次运用。最高——高架施工预制拼装率创新高,在南北高架中兴路新建匝道工程中,上部结构的预制拼装率达到了98%……

在创新设备的应用上,周铮更是主张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他的建议下,机施五公司先后引进多台行业领先设备,购置了最先进的免共振锤——全球首台功率最大的70RF免共振振动锤在北横通道工程建设中的运用,成功实现了高效、环保、低噪音的绿色理念;引进了宝峨MC-96铣槽机、TRD-80E工法机,在浦东机场T3项目投入使用,并采用设备改造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劳动报记者 李佳敏)

来源:中工网

花7500元购买课程,上了一节课就不能退款了?

全球疫情简报:俄乌单日新增病例创新高 多位外国高官感染新冠

波兰最长河流水位创下历史新低

仿真驾驶 数字生活

午间星闻|科比去世这一年:湖人夺冠、加索尔女儿取名Gianna;《哈利·波特》将开发成剧集

王毅分别会见缅甸前总统登盛、韩国前国务总理李海瓒、泰国前副总理兼外长敦

台风“康妮”影响今起显现 台湾福建浙江等地警惕强风雨_1

赓续传统友谊 加强团结合作(大使随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赵乐际对希腊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纪念币上新!7月31日起陆续发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纪念币

德国工业新订单连续七个月环比上升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中办、国办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

劳模风采·上海劳模|周铮:始终活跃在创新一线的实践者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道具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