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里的传承与创新(中国道路中国梦·强国复兴有我)

小刘

一碗面能有什么门道?作为流传于河南安阳的地方面食,安阳捋面绵软筋道,深受当地人欢迎,跻身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下定决心要把捋面的手艺发扬光大,让它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一碗面里的传承与创新(中国道路中国梦·强国复兴有我)
(图侵删)

开第一家饭馆的时候,纯手工制作、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捋面吸引了不少客人,生意红红火火。然而,“幸福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为了保证面的口感,我们通常是来一位客人做一碗面,就算我在后厨拼尽全力,也总是供不应求,现场制作远远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破解了标准化生产的难题,才能让更多人吃上捋面。于是,对捋面进行二次研发提上了日程。

传统食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是个技术活,对我们来说并不容易。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我们前后花了近3年时间,最终在高校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建成了3条试验性生产线。经过反复试错,手工捋面低温冷藏得以实现,所需要的水和面粉比例精准配置,醒面、揉面、捞面等环节的时间精确到秒,成功保留了手工捋面的筋道口感。

不仅如此,我们还沿着捋面的生产链条,继续挖掘这道美食的发展潜力。一方面,我们从源头上进行质量把控,采取订单式农业种植加工的方式,订购生产捋面所需的无公害大葱、优质小麦等食材,保障优质的供货来源。另一方面,我们着力优化捋面的生产规范,在祖传捋面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将其改进为清水和面、三饧三揉、分块擀片等8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确保标准化、规范化。经过不懈努力,捋面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地方小吃成为知名品牌。

促进乡村振兴,这碗面也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订单农业保证产品质量,也带动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不仅如此,我们还在生产基地传授捋面制作技艺,让更多人可以靠手艺吃饭。事实证明,小小一碗面不仅可以传承历史味道、展现美食文化,而且也能够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给予系统性保护的同时,进行创新性发展,才能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非遗、享受非遗、传承非遗。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于我而言,追逐梦想的脚步永不停止,擦亮金字招牌还要付出更大努力。眼下,我准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把捋面的技艺传承好、发展好,为更多消费者带来可口的美食。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守正创新,这碗面一定能走上更大的舞台,赢得更多的认可。

(作者为河南省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会长,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2日 05 版)

水果发霉只是不能吃?错!也不建议你闻

被虫叮一口差点要了命 户外游玩小心这个“小虫子”

「俄罗斯媒体话海南」金砖电视台记者:在三亚我感到温暖又和谐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完善“一次挂号管三天”,信息技术大有可为

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国际论坛·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

今天的摘星人 是这两位“80后”和“90后”

夜读丨思念,是一种美丽的孤独

李强:为创造上海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

多地“上新”房地产利好政策 楼市升温持续

新冠概念强势拉升,广生堂“20cm”涨停,舒泰神等大涨

到2024年底,济南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将达到100%

一碗面里的传承与创新(中国道路中国梦·强国复兴有我)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道具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