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持续加大政策支持 推进形成生态保护新格局

小刘

人民网北京12月17日电(许维娜)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持续加大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力度,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那么,在政策支持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发改委:持续加大政策支持 推进形成生态保护新格局
(图侵删)

17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时期主要从重大政策制定、重大规划编制、重大工程建设三个方面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支持力度。

在重大政策制定方面,组织编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牵头起草《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和总体方案,制定“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总结推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 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在重大规划编制方面,编制并印发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数十个国家级专项规划或者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自然资源部等部门深入研究、组织编制并经中央深改委审议同意,于今年6月份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25年)》,《规划》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就是“三区四带”,包括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和海岸带,并围绕“三区四带”部署了9项重大工程、47项具体任务。通过实施9项重大工程,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加大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391亿元,推进国土绿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湿地保护、重点林区经济转型等生态工程,以及京津风沙源、祁连山、青藏高原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有效地改善了重点生态工程区的生态质量,提升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吴晓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推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不断优化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围绕“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一项重大任务,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按照“三区四带”的布局,编制并启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

南京“乐乐街”:背街小巷变身记

书写父辈荣耀 践行生态文明(文艺创作谈)

第五届消博会亮点抢先看

视频丨要封闭还是要开放?博鳌亚洲论坛多国嘉宾一致回答→

18省份明确高校开学时间

再创纪录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单日入境4800名外籍游客

著名新闻主持人虹云去世

开学季防骗第一课 这些诈骗套路需警惕

国金证券:医药板块整体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机会

浙江AI产业重磅会议即将召开 阿里、华为、超聚变等将参会

乌内务部称顿涅茨克遭袭事件已致9死35伤

新华视点|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发改委:持续加大政策支持 推进形成生态保护新格局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道具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